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
(一)企业多次延长假期,缩短营业时间
为了配合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全市积极响应专家号召,非生活必需品经营企业纷纷闭店,延长春节休息时间。经营生活必需品的超市也大幅缩短营业时间,以避免聚集性感染。如欧亚集团除超市外的所有业态全部暂停营业,欧亚卖场、欧亚汇集、欧亚商都、欧亚三环、欧亚新生活暂停营业至2月20日,欧亚集团旗下所属的51家超市正常营业,但营业时间缩短为8:30- 18:00不等。巴黎春天百货、长春百货大楼、亚泰富苑购物中心等停业至2月18日。摩天活力城、重庆路活力城、高新活力汇、欢乐城购物中心等暂停营业至2月16日。2月17日以后营业时间另行通知。长春卓展虽然正常营业,但营业时间缩短为12:00-17:00。假期的延长和营业时间的缩短,必然使销售额受到影响。
(二)除超市外的企业客流减少,销售大幅下降
据长春市商务局对2020年春节“黄金周”市内12家百货商场、10家超市及农贸市场、9家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销售情况统计显示,春节“黄金周”节日期间,受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春市消费市场呈下行态势,六天累计销售额50044.54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35.12%。累计客流量达284.67万人次,同比下降43.61%。其中:10家超市销售总额27634.65万元,同比增长8.49%;客流量203.04万人次,同比下降3.65%;12家百货商场销售总额22159.81万元,同比下降56.46%;客流量80.9万人次,同比下降72.31%;9家餐饮企业累计收入250.05万元,同比增长下降67.24%;客流7328人次,同比下降61.83%。
(三)防疫、消毒商品热销,民生用品影响稍小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对疫情防护用品需求较大,防疫用的口罩、消毒液、酒精、洗手液等等商品热销,供不应求。保障基本生活的民生商品如米、面、蔬菜、水果、肉类等销售需求较大。除超市内民生商品外,其他的服装、百货、家电、汽车、成品油等等商品销售以及对住宿餐饮业的影响幅度都很大。
(四)复工企业不多,约占调查单位的三分之一
为了了解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国家局2月13日在一套表平台加载了调查问卷,2月18日23:59分结束上报。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共填写有效问卷734张。调查显示,目前春节至今未停工停产的企业32户,仅占被调查企业的4.4%;目前已经复工企业205户,占被调查企业的27.9%。可见春节至今未停工停产和目前已经复工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32.3%,仅为三分之一左右。计划2月中旬复工的25户,仅占被调查企业的3.4%;计划2月下旬复工的183户,占被调查企业的24.9%;计划3月份复工的211户,4月份以后复工的或暂无复工计划的79户,两项占被调查单位的39.5%。
企业未复工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未批准和订单少无法复工,两项共计有313户,占被调查单位的42.6%,超过了四成。
从复工企业员工复工率看,在春节至今未停工和目前已经复工的237户企业中,员工复工率80%及以上的110户,占46.4%,接近一半。有55户企业员工复工率为50%-80%,占23.2%。有32户企业员工复工率不足50%,但短期内将明显提高。员工复工率不足50%,短期内不会明显提高的有40户企业。
(五)复工企业恢复经营情况不乐观
在春节至今未停工和目前已经复工的237户企业中,仅有1户医药物流企业表示目前企业经营超过正常水平。目前经营情况达到正常水平70%-100%的企业有39户,达到正常水平50%-70%的企业有46户,达到正常水平30%-50%的企业有58户,达到正常水平30以下的企业最多有93户,占春节至今未停工和目前已经复工的39.2%,接近四成。
(六)超四成企业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下降50%以上
调查显示,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下降在50%以上的有294户,占调查企业的40.1%,超过了四成;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下降在30%-50%的有167户,占调查企业的22.8%;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下降在10%-30%的有184户,占调查企业的25.1%;预计下降10%以内的有43户,基本持平的46户。
二、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
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些困难。一是防护物资短缺。被调查单位有324户企业存在防护物资短缺的问题,占被调查企业的44.1%;二是新接订单不足。有312户反映新接订单不足,占被调查企业的42.5%;三是经营成本上升和资金周转困难。被调查单位中,有30.8%的调查企业反映经营成本上升,有32.7%的调查单位反映资金周转困难。此外还有28.1%的调查企业反映员工复工率低,有24.7%的调查单位反映仓储及物流配送不畅,有24.4%的调查单位反映租金税费压力大,有18.3%的调查企业反映原材料采购受阻。
三、企业的应对措施
面对疫情,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除了对办公场所消毒、通风,对进入人员量体温外,还采取了很多的办法来应对这次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一是网络办公。有的企业改变办公方式,采取了居家办公、网络办公方式。如一些超市提供手机下单服务,商家送货到指定自提点,以此来增加营业收入,减少人员聚集;部分汽车经销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利用网络、手机视频等等方式,网上直播卖车;一些百货店每日定时组织楼层对营业人员开展销售线上会议,一线营业人员坚持每天线上销售渠道发布商品信息,鼓励营业人员在线上利用微信开展一对多服务,满足消费者线上购物需求,来弥补销售损失。
二是调整经营结构,改变经营方式。一些医药经销企业调整商品销售结构,调整经营方向,在疫情期间最大程度保障医院用药,做好配送服务。同时增加与疫情相关的经营项目,抢送和转入疫情类药品、器械等;有的星级酒店推出了盒饭的服务,以星级酒店的安全卫生的品质,百姓的价格,免费的配送,来满足复工后许多顾客的午餐需求。
三是加强储备。一些超市对粮油等商品提前进行了储备、蔬菜从产地发货,加强了与供货商的对接,积极联系已放假的供应商,组织民生商品和部分消毒商品平价供应,确保防疫防护商品及民生商品不提价不断档,保障货源的供应;还有的企业对消费者“停业不打烊,服务不停歇”,暂停营业期间,对有超市以外商品需求的顾客,将安排工作人员在指定门口处提供专属服务,为消费者解决购物需求。
四、企业需要的帮扶措施和政策诉求
(一)提供防疫物资和专业指导
因商场人员流动性较大,口罩、酒精、消毒商品、测温器等防护物资需求量较大。在疫情期间,作为劳动密集型民生行业的零售企业,尤其是超市,希望政府给予民生行业一线员工特殊照顾,建议卫生、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优先协调和供应保障给坚持营业的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相关防护口罩、消毒、防疫耗材等用品,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在被调查单位中,有302户企业需要提供防疫物资和专业指导,占被调查单位的41.1%,超过四成。
(二)降费减税
一是建议减免零售企业几个月的“五险一金”或延迟缴纳。在全民防疫控疫下,零售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春节放假人力资源短缺“用工荒”,同时还要承担着成千上万员工的薪资、福利、“五险一金”等庞大财务支出;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几乎全民“居家隔离”,只有与百姓一日三餐相关、低毛利的“生鲜商品”销售总量趋稳,企业的销售利润普遍呈现断崖式下跌。盼望国家能够减免各项税费或者延迟缴纳税金,降低疫情期间的水费、电费、燃气费或者可延期缴纳水电气费,降低人力社保费,缓缴社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返还上年度事失业保险费,来缓解企业压力。
二是建议减免抗击疫情期间仍然坚持营业的企业商品销售的增值税、房产税。因疫情期间大部分企业停业,无销售,给企业造成重大影响,是否可以减免房产税。在疫情期间,一些零售企业面对责任咬紧牙关坚持营业保障市场供应,但随着疫情期间各方面成本的加大、销售的遇冷、形势的严峻,零售企业迫切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减负降压,共渡难关。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400户企业提出希望税费社保费等减免或延迟缴纳,占被调查单位的54.5%,超过了一半。
(三)希望在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一些支持
疫情期间,一方面,疫情影响销售整体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还要承担着正常营业带来的财务、电费、人工、耗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不少企业正常财务运转面临较大的难题。建议对疫情期间坚持营业、满足百姓民生需求的零售企业给予成本、运营、电费方面的资金补贴和人力资源岗位补贴;同时建议制定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拓宽企业融资通道,比如提供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无息贷款或供低息贷款,延长银行还款期限(至少半年),共渡难关;适当对租金进行减免,对一些小零售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减息(降至基准利率)且不抽贷。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224户企业提出希望租金贷款等减免或延迟偿还,占被调查单位的30.5%,超过三成。有141户企业希望增加信贷等资金支持,占被调查单位的19.2%,接近二成。有194户企业希望提供援企稳岗补贴,占被调查单位的26.4%,超过了四分之一。
(四)疏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市场渠道
建议疫情期间,交通管理部门为零售企业的物流、尤其是民生商品的物流配送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解决零售企业供应链环节的后顾之忧。在被调查企业中,有168户企业希望疏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市场渠道,占被调查单位的22.9%。
此外,一些企业出于对保障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的超前考虑,需要大批量储备水果、蔬菜、肉蛋等民生商品,随着疫情解除会造成大量积压,建议相关部门也酌情给予相关止损补贴,减少给企业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