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服务业实现新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喜迎十九大系列报道之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撬动了服务业大发展。全市上下开展服务业攻坚战,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出重招,来扭转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局面,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业发展成绩斐然。总体看,服务业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活力显现,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持续增加。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千亿元大关,达2029.3亿元。到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678.8亿元,比2012年增加831.1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平均每年增加207.8亿元。
2、服务业增速不断加快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加速。2012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一直保持6.6%以上的增长速度,2012—2016年分别增长11.8%、7.9%、6.6%、9.8%和9.4%,年均增长9.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特别是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3.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7个百分点, 2016年服务业继续加速,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4个百分点。
3、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工业,达到43.7%,超出工业1.1个百分点,2016年,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45%,达45.2%,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高于工业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标志着产业结构正在由“三二一”向“二三一”迈进。
表1 2012—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服务业增加值
年份 地区生产 总值 (亿元) 增长 (%)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增长 (%) 服务业增加值 比重 (%)
2012 4456.6 12.0 1847.7 11.8 41.5
2013 4964.7 8.3 2029.3 7.9 41.1
2014 5342.4 6.6 2196.8 6.6 41.1
2015 5530.0 6.5 2415.8 9.8 43.7
2016 5928.6 7.8 2678.8 9.4 45.2
注:地区生产总值不含R&D经费支出。
4、服务业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16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1%,分别超过第二产业和工业7.1和14.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第二产业和工业0.6和1.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40.3%,提高到2016年的52.1%,提高了1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拉动作用均超过第二产业,超过工业,成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拉动作用最强的产业。
表2 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拉动情况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贡献率
(%) 增长(%) 贡献率
(%) 拉动
(百分点) 贡献率
(%) 拉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动 (百分点)
2012 100.0 12.0 57.2 6.8 45.3 5.4 40.3 4.8
2013 100.0 8.3 58.4 4.9 54.1 4.5 38.9 3.2
2014 100.0 6.6 55.0 3.6 46.8 3.1 40.6 2.7
2015 100.0 6.5 33.4 2.2 24.4 1.6 61.9 4.0
2016 100.0 7.8 45.0 3.5 37.2 2.9 52.1 4.1
5、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作用增强
近年来,服务业向特色、高端、品牌方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层出不穷,整体质量和水平大大提升,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2016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0.6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4%,比2012年上升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1.4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6%,比2012年上升0.7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8.4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3.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比2012年上升0.8个百分点。
6、传统服务业在升级改造中保持平稳增长
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总量逐年扩大,平稳增长。 2016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89.3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0.1亿元,是2012年的1.2倍,年均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7.6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8.1%。
二、服务业相关行业支撑强劲
1、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民航货邮吞吐量8.7万吨,是2012年的1.3倍,平均每年增加5千吨,年均增长6.8%;民航旅客吞吐量949.3万人次,是2012年的 1.6倍,平均每年增加92万人次,年均增长13.8%。
2、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50.3亿元,是2012年1.5倍,平均每年增加227.7亿元,年均增长11.9%。
3、旅游接待能力持续提高。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6700.4万人次,是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长16.6%;旅游总收入实现1341.1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25.4%。
4、金融对实体经济保障能力加速提高。2016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1万亿元,是 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万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3.7%。有价证券成交额1.6万亿元,是2012年的4.7倍,年均增长33.2%;全年保费收入224.8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21.6%;赔付金额68.5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2.2%。
5、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17.7万平方米,是2012年的1.1倍,年均增长2.9%;商品房销售额667.4亿元,是2012年的1.3倍,年均增长4.3%。
三、服务业发展后劲显著
1、投资蓄力,后劲增强。2016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316.9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9.7%.年均增长14%。
2、创新引领,加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互联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动力和活力,推动了服务业转型升级,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16年,我市专利申请量13327件,比2012年增长1.2倍;通过鉴定、验收和认定的科技成果381项,比2012年增长62.1%。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5亿元,创出新高。
3、财力支撑,提供保障。201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150.5亿元,是2012年的1.2倍,年均增长7.5%;地方财政收入415.5亿元,是2012年的1.2倍,年均增长7.6%,高于全口径财政收入0.1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服务业蓬勃发展,经济结构加速优化。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