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功能愈加显著。在当今全球性大协作、资源市场大竞争、经济循环一体化时代,城市作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教育文化发展中心,已成为经济循环的主角,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决定每个城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未来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竞争力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并针对排名进行相关分析,提出长春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建议。
一、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及评价分析方法
(一)城市竞争力的概念
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是一个城市与其它城市比较,所具有的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或价值及收益的能力。城市竞争力在本质上是为城市发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其战略目标是促进区域和城市经济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增长, 进而促进城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竞争力的特征
(1)系统性。城市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强弱取决于各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营造城市竞争力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始终把握系统的整体特性和功能,从而达到在整体上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的。
(2)动态性。由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因素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导致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这就决定了提高城市竞争力将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3)相对性。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强调与其它城市的横向比较因为只有进行比较才能体现出竞争力的大小。另一方面,随着作用因素的不断改变,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竞争力水平也各不相同。
(4)开放性。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摄入能量和物质通过转化过程输出能量和物质,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而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指标随着时间阶段的不同作用因素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5)差异性。城市的竞争力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更强的引资能力、更好的人居环境、更多的发展创业机会、更优秀的人才聚集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竞争优势。
因此本文将城市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其本质是为城市发展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三)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评价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确定各属性指标对竞争力影响的相对权重系数和指标的合成方法。目前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由于主观赋权方法依赖于专家的经验,虽然全面,但难免会有主观臆断性。因此本文的城市竞争力测评运用客观赋权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并建立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的评价模型,根据模型的综合评价,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竞争力进行排名。
因子分析的思路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表征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再现原始变量与公共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计算因子得分来对各个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排序。最终确立的公共因子不仅能够反映原有众多变量所蕴含的主要信息, 并且能够解释与原有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公共因子的个数少于原始变量的个数,因此大大的简化了分析过程。
因子分析主要步骤:
第一, 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项指标量纲不同, 在对这些指标综合集成之前, 首先要对全部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据此得到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Zi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i为原始数据; 为原始数据样本均值; 为方差。
第二,根据原始变量矩阵估计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阵的估计方法有很多,主成分法是其中最为普遍的方法,本文采用主成分法。
第三,将公共因子表示为变量的线性组合,得到评价对象在各个公共因子的得分。
第四,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城市的综合得分进行城市竞争力的排名。
二、对15个副省级城市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选取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下列21个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增加值(X2)、第二产业增加值(X3)、第三产业增加值(X4)、人均生产总值(X5)、地方财政收入(X6)、规上企业数(X7)、规上工业增加值(X8)、规上工业利润总额(X9)固定资产投资(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1)、进出口总额(X12)、汽车保有量(X13)、居民储蓄存款(X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16)、高校数量(X17)、每千人拥有医生数(X18)、每千人拥有床位数(X19)、优质天数(X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21),以这些指标在2011年的实际值做数据集,并通过SPSS软件构建综合模糊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一个关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二)实证分析过程
本文基于spss软件,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原始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运算,得到各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见附表),由相关系数矩阵可知,诸多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证明它们存在着信息上的重叠,根据方差分解(见表-1)主成分提取分析表(见表-2),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4个主成分。
表—1
公因子方差
初始 提取
地区生产总值 1.000 .977
第一产业增加值 1.000 .767
第二产业增加值 1.000 .983
第三产业增加值 1.000 .940
人均生产总值 1.000 .880
地方财政收入 1.000 .951
规上企业数 1.000 .898
规上工业增加值 1.000 .953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1.000 .824
固定值产投资 1.000 .79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00 .940
进出口总额 1.000 .943
汽车保有量 1.000 .804
居民储蓄存款 1.000 .940
居民收入元 1.000 .940
居民消费性支出 1.000 .964
高校数量 1.000 .791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1.000 .973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1.000 .797
优良天数比 1.000 .794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000 .760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表—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 10.388 49.466 49.466 10.388 49.466 49.466 10.212 48.627 48.627
2 4.212 20.056 69.523 4.212 20.056 69.523 2.766 13.170 61.797
3 2.012 9.579 79.102 2.012 9.579 79.102 2.610 12.428 74.225
4 1.306 6.217 85.319 1.306 6.217 85.319 2.330 11.094 85.319
5 .867 4.129 89.448
6 .709 3.378 92.826
7 .472 2.250 95.076
8 .361 1.719 96.794
9 .286 1.360 98.155
10 .171 .817 98.971
11 .115 .549 99.520
12 .052 .249 99.769
13 .028 .131 99.900
14 .021 .100 100.000
15 4.261E-016 2.029E-015 100.000
16 2.273E-016 1.082E-015 100.000
17 4.228E-017 2.013E-016 100.000
18 3.400E-017 1.619E-016 100.000
19 -9.153E-017 -4.359E-016 100.000
20 -1.747E-016 -8.320E-016 100.000
21 -2.669E-016 -1.271E-015 100.000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表—3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Component
1 2 3 4
地区生产总值X1 .988 -.004 .051 -.034
第一产业增加值X2 -.300 .400 .745 .054
第二产业增加值X3 .955 -.090 .116 .159
第三产业增加值X4 .960 .024 -.049 -.162
人均生产总值X5 .536 .079 -.061 .684
地方财政收入X6 .939 -.191 -.032 .130
规上企业数X7 .777 .284 -.186 .382
规上工业增加值X8 .933 -.208 .054 .179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X9 .853 .021 -.110 .226
固定值产投资X10 .213 .166 .813 -.2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1 .890 .184 .079 -.359
进出口总额X12 .699 -.546 -.270 .262
汽车保有量X13 .232 .089 .835 -.247
居民储蓄存款X14 .931 .135 .009 -.235
居民收入元X115 .300 .338 -.757 .098
居民消费性支出X16 .754 .109 -.556 .128
高校数量X17 .094 .373 .243 -.801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X18 .092 .802 .493 -.267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X19 .309 .825 -.044 -.059
优良天数比X20 .339 -.330 -.135 .62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21 .409 -.547 .175 .203
碎石图
在计算原始指标的初始载荷矩阵时,发现各因子的典型代表指标的经济意义并不明确,难以找到合理的解释,故对因子进行旋转。因子经过25轮正交旋转后,其载荷矩阵(见表-3),旋转后的4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仍为100%,因子旋转不改变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根据指标的经济意义,我们对各主因子分别进行命名,具有较高载荷值的指标对该因子名称影响较大。
第一个因子在X1、X3 、X4、X6、X7、X8、X9、X11、X12、X14、X16上有较大载荷,我们称之为经济效率因子(F1);第二个因子在X18、X19、X20、X21上有较大的载荷,我们称之为社会民生因子(F2);第三个因子在X2、X10、X13、X15上有较大的载荷,我们称之为发展环境因子(F3);第四个因子在X5、X17上有较大载荷,我们称之为科教实力因子(F4)。
根据各主因子的特征值比率Wi(Wi =λi/∑4i=1λi,其中λi为第i个主因子对应的特征根)以及各主因子内部主要指标载荷系数,可以构造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为:
F=W1F1+ W2F2+ W3F3+ W4F4
其中:W1=λ1/λ1+λ2+λ3+λ4=10.212/17.918=0.56
同理 W2=λ2/λ1+λ2+λ3+λ4=0.1543
W3=λ3/λ1+λ2+λ3+λ4=0.1456
W4=λ4/λ1+λ2+λ3+λ4=0.13
F=0.56F1+ 0.1543F2+ 0.1456F3+ 0.13F4
其中:
F1=0.988X1-0.3X2+0.955 X3+0.96 X4……+0.409 X20+0.409X21
F2=-0.004X1-0.4X2-0.090 X3+0.79 X4……-0.33X20-0.547X21
F3=0.051X1+0.745X2+0.116X3-0.061 X4……-0.135X20+0.175X21
F4=-0.034X1+0.54X2+0.159 X3-0.162 X4……-0.0.62X20+0.203 X21
利用SPSS软件运算,得到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情况,见下表:
F1经济实力 排名 F2社会民生 排名 F3发展环境 排名 F4科教实力 排名 F城市综合实力 排名
长春 -0.856 12 -0.126 8 0.49899 7 0.54599 7 -0.3546254 10
沈阳 0.00382 6 0.16794 6 1.16672 3 0.48525 8 0.260287132 6
大连 -0.0746 10 -0.2745 10 1.65589 1 1.31791 1 0.329440484 4
哈尔滨 -1.1429 14 -0.4031 12 0.68385 4 -0.67289 11 -0.68840174 13
南京 -0.0112 7 -0.8096 15 -0.5339 10 -1.62248 15 -0.4163672 11
杭州 0.4612 3 1.3674 2 -0.5206 9 0.84298 5 0.497175864 3
宁波 -0.0602 9 0.96437 4 -0.936 14 1.07422 2 0.1143385 8
济南 -0.8792 13 1.05391 3 -0.7338 13 -0.09119 9 -0.4529897 12
青岛 0.04781 5 -0.3274 11 0.61344 5 0.86273 3 0.179135364 7
武汉 -0.0274 8 0.01167 7 0.53884 6 -1.00719 13 -0.0660843 9
广州 2.23231 1 1.44462 1 -0.5437 12 -0.88195 12 1.272967468 1
成都 0.30144 4 0.54841 5 1.12736 2 -0.7763 10 0.314292516 5
西安 -0.7901 11 -0.5112 3 -0.3404 8 -1.57651 14 -0.77361517 14
深圳 1.97051 2 -2.4394 9 -0.5389 11 0.64312 6 0.742709948 2
厦门 -1.1755 15 -0.6671 14 -2.1378 15 0.8563 4 -0.9582581 15
注:表格中出现负值,并不表示该城市的竞争力为负,负值为指标测算中,进行数据标准化的缘由,负值只表示低于样本均值,并不具有其他特定意义。
(三)聚类检验
为验证主因子分析得出结论的可信度,我们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关检测,看聚类结果是否与得分情况基本吻合。
案例分析信息汇总表
Case Processing Summarya
Cases
Valid Missing Total
N Percent N Percent N Percent
15 100.0% 0 0.0% 15 100.0%
聚类迭代信息
Agglomeration Schedule
Stage Cluster Combined Coefficients Stage Cluster First Appears Next Stage
Cluster 1 Cluster 2 Cluster 1 Cluster 2
1 6 7 .616 0 0 10
2 2 9 .631 0 0 3
3 2 3 .694 2 0 8
4 10 12 .880 0 0 9
5 4 13 .934 0 0 7
6 1 8 1.203 0 0 7
7 1 4 1.330 6 5 11
8 2 5 1.499 3 0 9
9 2 10 1.704 8 4 10
10 2 6 2.016 9 1 11
11 1 2 2.264 7 10 12
12 1 15 3.471 11 0 14
13 11 14 4.973 0 0 14
14 1 11 6.978 12 13 0
聚类图谱
从迭代聚类中,可以看出,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第一层次为广州、深圳;第二层次为杭州、宁波、武汉、成都;第三层次为青岛、大连、南京、沈阳;第四层次为哈尔滨、西安、长春、济南、厦门。
检验的情况,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三、长春城市竞争力发展现状及差距
从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序看,长春经济实力(F1)居第12位,社会民生(F2)居第8位,发展环境(F3)和科教实力(F4)均居第7位,城市综合竞争力(F)居第10位,城市竞争力得分及排序与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较为吻合。
(一)长春城市竞争力发展现状
1、从经济实力看,长春的经济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长期处于下游水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利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存款、居民消费性支出等十一项指标作为反映经济实力的因子,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为代表性指标。2012年,长春经济总量(GDP)为4456.6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3位,居我市前一位的是哈尔滨,居我市后一位的是西安,这个位次从1997年有副省级城市对比以来一直没变,但与前一位的哈尔滨差距逐年增加,与后一位的西安相比,优势逐年缩小。
以2012年各城市GDP总量高低为划分标准,我们把15个副省级城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GDP在10000亿元以上的,有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第二层次,GDP在5000-8000亿元之间的,有杭州、成都、青岛、武汉、大连、南京、宁波、沈阳8个城市;第三层次,GDP在5000亿元以下的,有济南、哈尔滨、长春、西安和厦门5个城市,我市位于第三层次的中游。见下表:
2012年15个副省级城市GDP排位情况
GDP(亿元) 位次 占全国比重(%) 占所在省比重(%)
长春 4456.6 13 0.86 37.3
沈阳 6606.8 9 1.27 26.6
大连 7002.8 8 1.35 28.2
哈尔滨 4550.1 12 0.88 3.5
南京 7201.6 7 1.39 13.3
杭州 7804.0 5 1.50 22.6
宁波 6524.7 10 1.26 18.9
济南 4812.7 11 0.93 9.6
青岛 7302.1 6 1.41 14.6
武汉 8003.8 4 1.54 36
广州 13551.2 1 2.61 23.7
成都 8138.9 3 1.57 34.1
西安 4329.4 14 0.84 30.2
深圳 12950.1 2 2.49 22.7
厦门 2817.1 15 0.54 14.3
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利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存款、居民消费性支出等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位次在11-15之间,与F1居12位较为吻合(见下表)。
主要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位次
指标 位次 指标 位次
第二产业增加值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4
第三产业增加值 14 进出口总额 11
地方财政收入 15 居民储蓄余额 14
规上企业个数 13 居民消费性支出 14
规上工业增加值 11
2、从社会民生看,长春连续五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幸福感”是对生活主观方面的感受,是切身的体会。长春连续多年上榜与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的医疗、环保等多项相关惠民政策有关。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每千人拥有医生数、空气优良天数比、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四项指标作为反映社会民生的因子。
医疗卫生条件是反映一个城市社会民生状况的关键环节。2011年长春每千人拥有医生3.4人,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4位,仅低于广州(4.38人)、杭州(3.7人)和成都(3.45人),大大高于深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见下表)。
15个副省级城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 位次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 位次
广州 4.38 1 大连 2.71 9
杭州 3.7 2 南京 2.69 10
成都 3.45 3 西安 2.53 11
长春 3.4 4 青岛 2.39 12
武汉 3.08 5 厦门 2.37 13
沈阳 3.04 6 深圳 2.16 14
济南 3 7 哈尔滨 1.9 15
宁波 3 7
城市环境也是考量一个城市社会民生状况的重要方面。2011年长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5%,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6位。
15个副省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位次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位次
大连 45.2 1 广州 40.3 9
深圳 45.1 2 杭州 40.0 10
青岛 44.7 3 成都 39.2 11
南京 44.4 4 哈尔滨 37.9 12
沈阳 42.0 5 宁波 37.8 13
长春 41.5 6 武汉 37.5 14
西安 41.2 7 济南 37.1 15
厦门 40.6 8
3、从发展环境看,我市快速发展的基础比较稳固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第一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汽车保有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四项指标作为反映发展环境的因子。
首先,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长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畜牧业大市、农产品加工大市,为中国的粮食、食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长春市有4县(市)和双阳区在全国百个产粮大县排序中榜上有名,其中有3个位居前10名,榆树市、农安县分别居前两位。榆树市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 自2004年以来,连续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称号。目前,长春的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净调出量4项指标连续多年居中国大中城市前列;长春的肉类总产量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位。
2012年,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四位。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决定一个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市投资规模在副省级城市位次前移,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高。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十一五”初期的950.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172.9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位次由第13位前移至11位。投资率由2006年的54.7%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90.2%,年均提高7.1个百分点,2011年为60.8%,2012年为71.2%(2011年起投资统计标准提高到500万元以上,与2010年前不可比),对我市经济持续高位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同时也说明了我市经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
汽车特别是私人轿车保有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经济活跃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道路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011年,我市私人汽车保有量为60.1万辆,比2009年增加了20万辆,但在副省级城市中仅高于厦门居第14位。2011年我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7.22台,比2006年增长4.7倍。2011年我市人均GDP达到8152美元,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时,就进入汽车大众消费时代,与其他城市相比,我市汽车保有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4、从科教实力看,数量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我市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人均生产总值和高校数量作为反映科教实力的因子。在长春拥有的“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等诸多美誉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科技文化城”。长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光电子技术的摇篮、生物技术的摇篮、应用化学的摇篮……在光学、精密仪器、激光技术、高分子材料、生物制品、超导、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到2011年末,长春共有全日制普通高校36所(含独立学院),全年共招收本专科生10.8万人,高校在校生37.7万人,专任教师2.5万人。
全市拥有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8个。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61个,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15个,科技信息与文献领域机构6个。长春有“两院”院士27人。
到2011年末,全市共有文化(文物)事业机构227家。公共图书馆12家,艺术馆、文化馆12家,文化站160家,文化艺术科技、科研机构2家,文物保护研究机构1家,文物保护管理机构4家,博物馆5家,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49万册。
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2011年,我市人均GDP达到8152美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2位。
(二)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差距
1、长春的城市规模较小,城市承载能力较弱
长春土地面积20604平方公里,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2位;2011年,长春户籍总人口761.8万人,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7位;2011年,长春建城区面积418平方公里,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0位。相比而言,长春土地面积较大,人口规模居中,建城区面积居下。
我们在省会城市中选取了几个人口大市,对2010年各城市的供水能力进行了对比。
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日) 供水管道总长度(公里) 全年供水总量(万立方米) 全年生活用水量(万立方米)
长春 110.4 1872 31315 15691
杭州 320 8872 64740 26638
南京 646 8673 112326 31106
成都 225.5 5194 65778 43912
武汉 440.7 6950 40173 100072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加快聚集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便民设施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路面交通堵塞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2、产业层次竞争力不高,与先进城市有较大差距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标志着其产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率先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即为服务型经济),此后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在90年代初相继实现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2004年,美国、法国、英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分别达到77%、73%和70%。2005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68%,全球服务型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
2011年,长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5%,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倒数第二位,不仅低于深圳(53.5%)、广州(61.6%)等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已进入发达经济阶段的城市,而且也低于人均GDP低于我市的哈尔滨(50.7%)、成都(49.3%)、西安(51.6%)等城市,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3年上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9.3%)。2011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为8152美元(按2011年汇率计算),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与收入水平相近的地区产业结构相比,长春的三次产业结构层次还需大力提升。
3、居民收入竞争力不强,制约消费需求增长
一是职工工资长期偏低,扩大内需的基础较弱。一个地区的职工工资水平与该地区GDP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确保职工工资与经济同步增长,不仅是确保每个职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要求,也是关系全市经济健康、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相对于我市经济的高增长,我市职工工资增速较慢、工资水平较低。我市职工平均工资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逐年拉大。2001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1090元,全国为1117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8元,200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22元,201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79元,差距已由几十元扩大到近千元。和15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长期居于后位,位次逐渐后移。2000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752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2位,沈阳(9485元)、西安(9179元)、哈尔滨(8420元)低于我市;2005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7742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3位,西安(17728元)、哈尔滨(16469元)低于我市;2011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1473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4位,仅哈尔滨(36465元)低于我市。职工工资增长缓慢,说明劳动者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长此以往,会导致市场的基本消费能力下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劳动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均居后位。2012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969.7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4位,仅高于哈尔滨(2249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70元(预计),在 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末位(深圳没有农村人口)。
15个副省级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排序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位次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位次
长春 22969.7 14 8570预计 14
沈阳 26430.0 13 13259.7 8
大连 27539.0 10 15989.6 4
哈尔滨 22498.6 15 11443 10
南京 36322.0 6 14786 5
杭州 37511 5 17017 2
宁波 37902 3 18475 1
济南 32596.8 7 11786 9
青岛 32145 8 13990 6
武汉 27061 12 11190 13
广州 38054 2 16898 3
成都 27194 11 11301 12
西安 29982 9 11442 11
深圳 40741.9 1
厦门 37576 4 13455 7
四、建议
通过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在城市经济实力、社会民生以及发展环境及科教实力方面的竞争力,长春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都不理想,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长春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综合竞争力中,经济实力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春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十二位,处于偏下的位置,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差距较大,有较大提高潜质。
目前,世界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长春市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领域面临诸多问题:工业发展空间不足;生产要素供应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
为此,我们应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以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三动”战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增长的局面。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以实施和建设一些重大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精度电机、LED显示屏、光纤激光器、生物疫苗、风电机组、铝镁合金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培育100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技术企业。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不断加强生产与消费的联系,并指导和扩大消费,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提高在国民经济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外向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能源短缺的迫切需要。
我们应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务综合体、总部经济、工业设计和服务外包等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大投资指导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倾斜力度,给予尽可能的政策支持,并提供多层次的人才保障体系,力争在几年内,形成全市服务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市新的增长引擎。
3、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长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首先,应强化创新合作的项目对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重大技术联合攻关,提高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其次,强化对创新主体的培育,突出创新主体地位;最后,强化和完善对自主创新的鼓励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在模型中,从社会环境层看,主要指标涉及民生保障方面的内容,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长春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8位,这说明,长春在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但有些方面还有提高的可能。
1、健全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首先,提高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突出做好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其次,保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使其增长不低于GDP增长速度;另外,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应不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
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乃民生之本,我们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3、建立更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全市的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做到应保尽保。
4、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第一,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第二,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大力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大投入,政策支持力度,使保障房建设成为真正的安居工程。相应的监管、检查力度要加大,使此项工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低碳、绿色宜居长春
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产业发展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也影响城市的产品成本和竞争力。基础设施通过影响城市产业收益回报率 ,进而影响城市聚集人才、 技术、 资金、 资源等要素的能力 ,最终影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模型中,从发展环境层看,长春在十五个级城市中排名第7位,环境的发展明显领先于经济的发展,下一步如何将环境优势转化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动力,是目前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个城市能不能为企业创造好的投资环境,能不能为人才发展提供好的人文环境 ,能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基础设施 ,是一个城市社会发展环境竞争力的关键。
第一,我们应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要适时地由数字管理向智能化管理发展;不断加大投入,适时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提升精品街路、标准化街路,优化改造传统商圈,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实施一批重要交通节点的立体化改造,进一步畅通路网微循环系统;下大力气实施环境的综合整治,并加大节能减排监测力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第二,“绿色、低碳宜居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强调城市转型,使城市的发展不但要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更要以满足人的发展、人的诉求为基本目标,提供宜人发展的环境,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更具幸福感体验。
(四)增强科教实力,提高城市创新力
科教实力能够带来人才流、信息流的高度集聚,是影响一个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制约性因素,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第四个表现层次看,长春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7位,作为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拥有一定的科教基础,但如果要实现未来整体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科教要素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投入要素,还需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1、资源共享,打造产学研联盟
首先,积极构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企业、高校、研究之间的交流合作,突破产学研之间的屏障,全力为企业、高校、研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条件;其次,鼓励企业,结合市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布局,依托高校调整企业园区位置,争取形成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崭新模式;最后,加快我市的创新基地建设,吸引各类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产业集聚,做到产学研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创新合力。
2、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努力营造出良好用人氛围,建立适当人才激励机制,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首先,在育才方面,要加大各级的教育投入力度,将教育纳入社会、经济总体规划,建立多层次的立体人才培育体系;其次,在引才方面,探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常态机制;另外,在聚才方面,为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鼓励;最后在用才方面,要努力提供人才创新创业、发挥作用的政策条件,把人才放到关键岗位,让他们参与专业决策、领衔重大项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确保人才计划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并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附录
附表—1
各因子相关矩阵 Correlation Matrixa,b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Correlation 地区生产总值 1.000 -.247 .964 .986
第一产业增加值 -.247 1.000 -.314 -.256
第二产业增加值 .964 -.314 1.000 .910
第三产业增加值 .986 -.256 .910 1.000
人均生产总值 .543 -.372 .587 .509
地方财政收入 .925 -.449 .974 .874
规上工业增加值 .924 -.431 .971 .873
规上企业数 .845 -.287 .829 .830
固定值产投资 .237 .475 .266 .174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832 -.332 .876 .7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37 -.047 .840 .953
进出口总额 .692 -.637 .756 .654
汽车保有量 .830 -.065 .770 .830
居民储蓄存款 .944 -.154 .869 .953
居民收入元 .271 -.506 .178 .351
居民消费性支出 .725 -.564 .642 .778
高校数量 .145 .404 .012 .198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123 .674 .009 .147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305 .186 .236 .321
优良天数比 .327 -.599 .397 .30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48 -.540 .515 .416
续表1
Correlation Matrixa,b
人均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收入 规上工业增加值 规上企业数
Correlation 地区生产总值 .543 .925 .924 .845
第一产业增加值 -.372 -.449 -.431 -.287
第二产业增加值 .587 .974 .971 .829
第三产业增加值 .509 .874 .873 .830
人均生产总值 1.000 .618 .588 .683
地方财政收入 .618 1.000 .950 .835
规上工业增加值 .588 .950 1.000 .811
规上企业数 .683 .835 .811 1.000
固定值产投资 -.261 .171 .160 .135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578 .833 .900 .87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0 .763 .775 .745
进出口总额 .585 .829 .795 .559
汽车保有量 .377 .718 .653 .692
居民储蓄存款 .470 .823 .791 .829
居民收入元 .235 .287 .184 .538
居民消费性支出 .547 .700 .665 .846
高校数量 -.323 -.106 -.085 -.051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132 -.146 -.102 .151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23 .110 .183 .417
优良天数比 .646 .463 .508 .43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077 .543 .621 .447
续表2
Correlation Matrixa,b
固定值产投资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进出口总额
Correlation 地区生产总值 .237 .832 .937 .692
第一产业增加值 .475 -.332 -.047 -.637
第二产业增加值 .266 .876 .840 .756
第三产业增加值 .174 .780 .953 .654
人均生产总值 -.261 .578 .350 .585
地方财政收入 .171 .833 .763 .829
规上工业增加值 .160 .900 .775 .795
规上企业数 .135 .875 .745 .559
固定值产投资 1.000 .109 .407 -.296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109 1.000 .675 .6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07 .675 1.000 .425
进出口总额 -.296 .650 .425 1.000
汽车保有量 .404 .611 .840 .432
居民储蓄存款 .317 .753 .937 .546
居民收入元 -.309 .298 .256 .183
居民消费性支出 -.232 .711 .634 .599
高校数量 .636 -.148 .462 -.505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629 .010 .393 -.604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56 .378 .422 -.256
优良天数比 -.490 .521 .079 .616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063 .680 .274 .624
续表3
Correlation Matrixa,b
汽车保有量 居民储蓄存款 居民收入元 居民消费性支出
Correlation 地区生产总值 .830 .944 .271 .725
第一产业增加值 -.065 -.154 -.506 -.564
第二产业增加值 .770 .869 .178 .642
第三产业增加值 .830 .953 .351 .778
人均生产总值 .377 .470 .235 .547
地方财政收入 .718 .823 .287 .700
规上工业增加值 .653 .791 .184 .665
规上企业数 .692 .829 .538 .846
固定值产投资 .404 .317 -.309 -.232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611 .753 .298 .7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40 .937 .256 .634
进出口总额 .432 .546 .183 .599
汽车保有量 1.000 .926 .225 .547
居民储蓄存款 .926 1.000 .320 .726
居民收入元 .225 .320 1.000 .790
居民消费性支出 .547 .726 .790 1.000
高校数量 .295 .279 -.047 -.091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357 .261 -.026 -.103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482 .376 .290 .260
优良天数比 .030 .167 .220 .527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202 .387 .234 .513
续表4
Correlation Matrixa,b
高校数量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优良天数比
Correlation 地区生产总值 .145 .123 .305 .327
第一产业增加值 .404 .674 .186 -.599
第二产业增加值 .012 .009 .236 .397
第三产业增加值 .198 .147 .321 .303
人均生产总值 -.323 -.132 .223 .646
地方财政收入 -.106 -.146 .110 .463
规上工业增加值 -.085 -.102 .183 .508
规上企业数 -.051 .151 .417 .435
固定值产投资 .636 .629 .256 -.490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148 .010 .378 .5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2 .393 .422 .079
进出口总额 -.505 -.604 -.256 .616
汽车保有量 .295 .357 .482 .030
居民储蓄存款 .279 .261 .376 .167
居民收入元 -.047 -.026 .290 .220
居民消费性支出 -.091 -.103 .260 .527
高校数量 1.000 .743 .402 -.551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743 1.000 .757 -.520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402 .757 1.000 -.037
优良天数比 -.551 -.520 -.037 1.00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30 -.454 -.201 .349
续表5
Correlation Matrixa,b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Correlation 地区生产总值 .448
第一产业增加值 -.540
第二产业增加值 .515
第三产业增加值 .416
人均生产总值 .077
地方财政收入 .543
规上工业增加值 .621
规上企业数 .447
固定值产投资 -.063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 .6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4
进出口总额 .624
汽车保有量 .202
居民储蓄存款 .387
居民收入元 .234
居民消费性支出 .513
高校数量 -.330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454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01
优良天数比 .349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000